第三十八章 思乡亦念卿(3)_夜阑京华
笔趣阁 > 夜阑京华 > 第三十八章 思乡亦念卿(3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八章 思乡亦念卿(3)

  这晚约九点左右,看守的人进来,为她打开窗户的金色锁栓。

  那人说,孙将军让二小姐透口气,看看秦淮河。她不知孙维先是何用意,走到窗口。

  这里能望见巷子一边尽头通到秦淮河畔。远处,有歌女在船舱前,借着金色石油汽灯的刺眼光亮,在高声问,问临近岸边、画舫和木船里的人要不要点首歌。

  忽然有汽车引擎声响。何未望向巷子另一端,没看到车。

  可能是路过的人。

  那晚后,再没有人来问过话。

  隔了几日,她能感觉到看管没先前那么严了。

  这天,南京下了暴雨。

  她看到被雨打落的槐花,满地的白。

  门外有人开了锁,她紧忙转身,看到进来的是身着灰西装的召应恪。

  有陌生人说:召先生先带人走。如今各省都乱着,此地不宜久留。

  召应恪拿了她的大衣,带她出了屋子。

  她因随时想找逃走的机会,从没脱下高跟鞋,此刻脚肿胀着,像踩着刀片在走路。但她没慢半分,直到坐上召应恪的黑色轿车。

  “我们现在去坐火车。奉系军阀借上海广州的事,正在北京大肆抓捕党员,先不能回北京,去天津,”召应恪低声说,把大衣盖在她腿上,“你脚怎么了?他们有动手吗?”

  “谁让你来的?我二叔?”她顾不上答,急问,“谢家怎么样了?谢骛清有消息吗?”

  召应恪默了片刻,低声说:“谢家大小姐下落不明,三小姐因拒捕被当场击毙,对外说是误伤致死。谢二小姐在租界闭门不出。谢骛清……没有消息。”

  她如被黑暗里伸出的五指攥住了心脏,愣在那儿,竟发不出声音。

  ……

  她听到自己问:“你能不能想办法……帮我打听他的下落?”

  不见到谢骛清,她如何走。

  “你我在这里的能力都有限。九先生想过许多办法,但这次他们真是动用了所有关系追捕和中|共有关的人,从青帮到租界,都在配合他们。他们这次对自己人也不会手软,凡是维护国共合作的,都要被追捕,你忘了廖仲恺先生是如何死的了?”

  他就是因为坚持国共合作,被国民党内的人暗杀的。

  召应恪低声说:“总会有消息的。如今最重要的是北上,你留在这里,除了成为要挟他的软肋,没有一丝帮助。”

  他最后道:“这次,是前所未有的屠杀。”

  之后的一切,正如召应恪所说的那样,是前所未有的屠杀。

  1927年的四月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来说,是一个染了血的月份。

  南面,北伐进行到一半——

  四一二上海,国民党内倒转矛头,对中|共|党员展开屠杀。前后牺牲的党员和革命人士达数百人,包括汪寿华、陈延年、赵世炎等。

  在广州,不止在社会上抓捕,在黄埔军校内部也在抓捕教官、学员,前后牺牲的包括中|共|党员萧楚女、熊雄等,熊雄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。

  北面,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四月底,下令杀害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数十党员。

  ……

  在这一年这一个月里,南北竟在此事上达成了前所未有的血腥“统一”。

  而四月,只是一个惨烈的开端。

  其后在各省,屠杀越演越烈。广东前后牺牲达两千人。至五月,在长沙一处牺牲了上万党员和革命人士。

  至七月,南京、武汉两地政府合并,提出了“宁可错杀三千,不可放过一个”。

  ……

  去年七月,正是北伐誓师时。

  转眼一年七月,血流成河的却是一个个曾站在誓师队伍里的革命者们。

  那天在浦口火车站,她和召应恪被扣下盘问。

  召应恪在军阀各派系当中周旋多年,本来就是借着一个军阀的面子南下的,此刻,却被挡在火车站外。两方僵持着,召应恪虽神色不快,但不好翻脸,离开金陵最要紧。

  雨越下越大,拱形雨廊靠外的地面被雨潲湿了。

  一辆车用汽车停下,下来一个陌生男人,冒着雨走过来,低声训斥了阻拦的几个中级军官,让立刻放行。

  何未不知此人是谁,那人也没对她招呼,匆匆带路,引他们进了车站。

  “二小姐不要耽搁,请一路北上,”那人轻声用俄语告诉她,“我们在设法营救老师。”

  她一听此话,心安下来。

  直到火车进了北面的省份,召应恪换了车厢,让人端了热水,将白巾在铜盆的热水里拧干,递给她。何未担心谢骛清,没接稳,毛巾掉到地上。

  她像心也跟着坠下去了,怔了怔,才去弯腰捡。

  “我南下接你,是谢骛清的学生发来的电报,”召应恪替他捡起毛巾,“刚刚你也看到了,他能知道我们被关卡卡住了,让人来解围,那就说明他自己没大事情。”

  她没做声。

  当时她并不知道,这一切都是谢骛清以束手就擒换回来的。

  而在车站从被拦开始到被解围,都只是谢骛清让过去学生帮忙安排的一场戏。那些人既找到了谢骛清,就没有困住何未的必要。

  而只有经历这一出,才能给她错觉:他还能掌握她的动向,他还能运筹帷幄为她解围,只是这些日子不方便露面罢了……

  谢骛清一生多谋,但对她,从未算计过。

  唯独今日,算了一回,演了一回,只想让她安心北上。

  他们直接从南京到了天津。

  召应恪在南下前,将何二府上的老老小小接到了天津九先生的公寓。

  何未刚才进了洋楼,见前厅坐满了人,有姐姐何至臻、母亲,还有召应恪的父母叔伯。

  姐姐何至臻一见何未和召应恪,便站起身。

  “今日我将你父亲和我母亲都带来了,”何至臻盯着召应恪,“召应恪,你该知道她和谁搅合在一起,谢家彻底完了,她都要被牵连的。你不想活了,我还想要命!”

  何未因谢骛清和谢家的事,已经丢了魂魄,坚持着返回这里,不过是因为被二叔和斯年牵绊着……她已无力再应对何家的人,包括母亲。

  “谢谢你送我回来。”她哑声道。

  何至臻想拦住何未,被走出来的婶婶喝止。

  “你九叔说了,家里有病人,吵闹不得。你们都请先走吧,召应恪带你父母去利顺德住,我们已定了房间,”婶婶搂住何未,“来,我们上楼。”

  她在火车上以热水擦过脸和身体,到天津才真洗了澡。

  婶婶帮她拿了衣裙来,小声说:“前两天有客人来,说了张作霖害死李大钊先生的事,你二叔气得病更重了,烧了许多天。我们都不敢对他说南方的情形,一会儿过去,你就当什么都没发生。”

  “嗯,”她带着鼻音说,“我晓得。”

  她用热水捂着眼睛,要了胭脂,将唇色和脸色弄得好看些。

  二叔住的房间,中药味极重。

  她不知怎地,记起谢骛清身上时常有的中药味,眼酸涨着疼。她到床边,挨着边沿坐下,二叔最近眼已完全见不到东西了,但手指碰到她的裙摆,还是笑了。

  “回来太快了,”二叔柔声道,“该多住两日的。”

  她轻声道:“眼下战事正要紧,多留不好。”

  “是啊,”二叔说,“还是北伐要紧。打过来了,就可以禁烟了。”

  何知行上一次被气病,还是为了奉系军阀为筹军饷,下令在关外种鸦片的事。

  他当年走上革命这条路,就是因为痛恨鸦片,年轻时在宣南的茶馆里和人争论鸦片危害。最早很多人想要禁烟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,许多人都靠一杆烟枪活着,并不觉烟土有什么不好的……一晃两鬓霜白,已走到人生尽头。

  “谈了婚事没有?”二叔柔声问。

  “嗯。”她眼前尽是水雾,不敢说太多话,怕被二叔察觉。

  九叔在一旁,从怀里掏出一方手帕,递过来。

  她无声摆手。

  “细想想,他都三十有二了,”何知行道,“我怕见不到你们成婚了。知卿,你要替我主持这一桩婚事。”

  何知卿笑着说:“你且安心养病,北伐不日就将成功了。你的女婿带着功名来娶未未,我可不敢代你嫁女。”

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,九叔忧心北京动荡,留何二一家住到了夏天。

  这天,斯年在洋楼地下室翻看她收集的报纸,看两年前的“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北京召开的新闻”。何未再见到上边那三个名字,王尽美先生病逝于会议那年,而余下的李大钊先生和赵世炎先生都是在今年这场浩劫里离开的。

  小婶婶在地下室门口叫她。

  何未留斯年继续看报,上了楼梯,她穿过珠帘,一见到屋内坐着的女人,怔在那儿,心跳得突然急了。是谢家二小姐,谢骋如。

  她看上去十分憔悴,眼睛仍如上一回般亮着,本是面容严肃,但一见她还是露出了温柔笑容。何未一见她衣裳上的孝帕,脚步停住。

  “我父亲过世了。”谢骋如轻声说。

  她眼一热,轻声回:“二小姐请节哀。”

  谢骋如微颔首,放下了茶杯:“我留不了几分钟,就不说客套话了。清哥儿……”

  何未窒住,定定望着谢骋如。

  谢骋如似不知该如何说,想了想才道:“我来见你,有一部分原因,是为了父亲临终前的遗愿,父亲让我替他对何家表达歉意,他说,何二小姐年纪轻,婚约又无外人知晓,这一次谢家经历如此大变故,已不如从前,日后不能拖累你们了……”

  “清哥怎么了?”她打断谢骋如,“他如今在哪儿?”

  “我也不知道。”谢骋如摇头。

  不知人在何处,甚至不知生死。

  何未心一沉。

  “清哥儿的副官在四月来租界见我,那位副官对我说,清哥想我们做一件事。等风头过去,亲眼看看你好不好,如果你无恙,就告诉你,”谢骋如静了许久,轻声说,“‘骛清无能,无法践行婚约。还请二小姐……当舍则舍。’”

  她眼泪突然就掉出来。

  不是为了“当舍则舍”,而是那句“骛清无能”……

  谢骋如抬腕看表,以此来掩饰说出此话的难过心情,她轻轻离开座椅,到何未跟前:“这句话我不是以谢骛清二姐的身份说的,是以一个比你年长许多的、结过婚的女人身份来说,未未,人生的路还很长,你自己和你的家人最要紧。”

  谢骋如又道:“你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,算正当好的年纪,已经用来等他了。之后,当为自己着想了。谢家,不想耽误你。”

  谢骋如说着话时,也是伤感。

  如今的谢家……已经没几个人了。

  忠门忠门,是累累白骨搭起来的安|邦卫国门,而骨上皮肉所带的家族姓氏都迟早会消失,直到无影无踪。

  谢骋如想到曾和三妹聊,你说,人一辈子活一回,我们这样的人会不会被人笑傻?

  三妹说,诶,就是一辈子才活一次,管人家说什么。

  谢骋如又问,你说,下辈子投胎,你我在不同的国家,怎么办?

  三妹说,你保你的国,我护我的民。我们为自己的土地民族而战,你若降我,我必然瞧不起你,可你若死在我刀下,我敬你是个英雄,厚葬你。

  谢骋如红了眼睛,摸摸何未的头发。

  已经许久不敢想起三妹了,今日见到何未,被勾起了内心深处的痛。

  “珍重。”谢骋如柔声说。

  谢骋如走后,她在茶室内坐着。

  想他的话,眼泪掉在裙子上。

  他的前半生,似乎总在朋友、盟友的背叛里度过。

  ……

  龙涎香的香气越发浓。

  她像回到南洋,潮湿闷热的海风,是少女时对那片海域最深的印象。

  她想象着,在那个海岛上,她曾骑着自行车经过一片不起眼的民宅,其中一栋门前有大片浓绿的芭蕉叶,挡着的院子里,往内走,有个屋子里摆着把磨旧了的藤编躺椅……有个养伤的少将军曾躺在那里仰头看异乡的夜空。

  而现在,她的少将军又被逼去了何处……

  斯年抱着一摞报纸进来,小小声说:“九叔公让我给你讲,南昌那里起义了。”

  那年,经历数个月的屠杀后,他们终于拿起了武器,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。

  她不想让小孩子看泪眼,低头,摸着蹲在一旁的猫。

  “叔公说,”斯年用自己的话给她绘声绘色地讲,“起义,要偷偷的,因为身边有敌人,要定好个时间,突然就打起来。”

  斯年其实想问,爸爸在不在那里。

  但好似能感受到何未的难过,把想问的压在心里。女娃娃走过来,学着她,一起摸着猫儿的背脊,滑滑的、蓬松的毛在她指间穿过,再穿过小娃娃的指缝。

  小小的稚嫩的声音说:“他讲,起义前,有人唱国际歌。”

  斯年又说:“叔公还讲,南昌起义的人认自己人,是用口令的。你猜口令是什么?”

  她轻摇头。

  斯年甜甜一笑,轻声说:“河山统一。”

  河山统一。

  在血流成河后,仍有人百死不屈,从血里走出来,带着这句话。

  他们互不相识,认出彼此、认定彼此是生死兄弟,就是凭着这句心里的:河山统一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4bq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4bq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